爱自己从少熬夜开始
摘要: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拥抱新生活。
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过“自然给予人们的甘露是睡眠”。著名诗人莎士比亚也曾说过“舒服的睡眠是大自然给予人温柔的看护”。睡眠对于每一个人而言,不仅是正常的生理需求,也是忙碌生活中的一处宁静港湾。
然而,在2022年发布的《中国睡眠研究报告》中显示:在过去10年中,国人的入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,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.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.06小时。其中大学生的睡眠问题较多、“睡眠拖延”严重、被调查者中有睡前看手机习惯的占比高达89%。
熬夜对于很多同学来讲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,尤其在居家、线上学习期间,我们仿佛一下子有了很多可以自主安排的时间:深夜追剧、打游戏似乎成了我们丰富夜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。但随着熬夜时长的增加,我们也会发现皮肤似乎变得越来越差、黑眼圈也日渐加深、精神状态越来越无精打采……
虽然为熬夜找了很多借口,但是我们却唯独忘记了照顾好自己的身体。其实,清晨温暖的阳光、清脆的鸟鸣、新鲜的空气同样是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妙享受,而这只需要我们每天早睡一小时、早起一小时。
一、什么是“熬夜”?
人的睡眠分为三个阶段:浅睡期、快动眼睡眠期(REM)、深度睡眠期。实验发现:只有睡着时,血液才会大规模、周期性地流出大脑,这时脑脊液也才会进入大脑清洗β淀粉样蛋白等。而熬夜则造成入睡时间缩短,大脑没处在睡眠状态中,大脑里的血液也不会大规模周期性流出,脑脊液没办法占领大脑,自然也无法进行“毒素”清洗[1]。长期熬夜可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,个体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、脱发、皮肤变差、肥胖等问题。
二、人们为什么会“熬夜”?
人们选择“熬夜”,一方面是由于无法入睡,另一方面则很可能是我们选择不入睡。而前者“无法入睡”在很多情况下是因长期“选择不入睡”所造成的,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,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想要早睡时,却发现我们早已没办法正常地进入睡眠。
那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“选择不入睡”呢?简·诺克在《拖延心理学》中写到,拖延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,也不是道德问题,而是复杂的心理问题[2]。我们白天做了太多“工作”、“学习”等事情,把时间全部安排满,而到了夜晚,当我们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、可以“做自己”时,就会在无形中抱着“破罐破摔”的心态,气急败坏像小孩子一样“耍赖皮”:我就是要刷手机刷到困得不行才去睡。但是这种心理上的弥补并不能让人得到安慰,反而会在第二天精神不振时使个体加深自己对睡眠的焦虑。
三、如何减少“熬夜”?
了解了什么是“熬夜”以及“熬夜”产生的原因,那么同学们无论在校还是居家,可以如何减少熬夜,合理规划生活作息呢?小编整理了3个克服熬夜的小方法,希望可以帮助到疫情期间受熬夜困扰同学们。
1.制定睡眠计划,每天准时准点睡觉
改善熬夜问题,首先要培养睡眠生物钟,定点睡觉、定点起床。对于成年人而言,每日应保证7-9小时的睡眠时间,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设计每日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,并在手机上定好闹钟。有同学可能会问“如果到了入睡时间,睡不着怎么办?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尽量强制自己保持一种睡眠状态,躺在床上、闭上眼睛,使自己紧绷的精神放松下来,让身体随时可以进入睡眠,切记最好不要在睡不着的情况下拿起手机等电子产品。有些同学有睡午觉的习惯,有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午觉睡得时间就长了,导致晚上入睡困难,这个时候我们要尽量控制午睡时长,不要过度睡眠。
2.睡前合理为自己预留一段独处的时光
每个人在一天的生活中都需要一个放松的时间,一味地投入工作和学习会造成压力无处释放,因此在规定入睡时间前可以预留出一段放松时间,在这个时间内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。例如,把手机消息设成静音,尽情享受这一段独处时光。如果夜晚我们有没完成的工作或学习时,可以将其放在第二天早晨去完成。同时我们要尽量合理地安排睡前这一段时间。很多时候导致我们熬夜的元凶是追剧和打游戏,由于剧集的连贯性,我们总想看完一集再看一集,而游戏中惊心动魄的节奏也容易使我们神经紧绷无法舒缓。因此建议在睡前的放松时间中,尽量去安排一些舒缓的内容,可以看一些连贯性没有那么强的视频,也可以阅读一些纸质书籍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睡眠状态。
3.每天保持适度运动
长时间居家、线上学习运动量减少,身体的新陈代谢、能量消耗、血液循环会变慢,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睡眠障碍的问题。因此建议在白天可以每天分配出一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,同学们可以做做瑜伽、跟着视频跳跳操,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跳绳、仰卧起坐等运动。这些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,消耗身体中多余的能量,进而帮助我们在入睡的时间产生困意,达到快速睡眠、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。
相信同学们通过上面3个小方法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熬夜的问题,进而打造良好的生活作息。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拥抱新生活,期待同学们可以精力充沛的迎接崭新的每一天!
参考资料:
[1]《"熬夜变笨"被科学证实:你的身体正狠狠报复你》
[2]《拖延心理学》
文字、排版|宋宪莲
图片|网 络
咨询预约入口: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HzBb_4FS6hdOGPjO9zl-g)
往期链接:
馨泉心语|“疫”路同心第1期:给“心灵”戴上口罩,让内心安住当下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7jUK1GnFcBV198vItxmCg)
馨泉心语|“疫”路同心第2期:疫情期间无法“有效”学习怎么办?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Rgc8LUsifiePfAg7GoHzbA)
馨泉心语|“疫”路同心第3期:青春志凌云,未来诚可期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vA9yyIvZaQYPFCKUX9waQ)
馨泉心语|“疫”路同心第4期:Get假期休息的“有效”方式,和假期综合症说Bye-Bye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FJgB0eXbbSZtSv5kQ2_0g)
馨泉心语 |“疫”路同心第5期:寻找生活中的“小确幸”与自我关怀--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专题
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IcZDQsmgsEX0w31cey1IBg)